站內公告:
聯系我們CONTACT
2021-06-22點擊量:873
一、厚板焊接:CO2氣體保護焊時,CO2氣體流量宜控制在40~55(L/min),焊絲外伸長20~25mm,焊接速度控制在5~7mm/s,熔池保持水準狀態,運焊手法采用劃斜圓方法,在焊縫起點前方50 mm處的引弧板上引燃電弧,然后運弧進行焊接施工。全部焊段盡可能保持連續施焊,避免多次熄弧、起弧。穿越安裝連接板處工藝孔時必須盡可能將接頭送過連接板中心,接頭部位均應錯開。
二、CO2氣體保護焊熄弧時,應待保護氣體完全停止供給、焊縫完全冷凝后方能移走焊槍。禁止電弧剛停止燃燒即移走焊槍,使紅熱熔池暴露在大氣中失去CO2氣體保護。
三、填充層:在進行填充焊接前應清除首層焊道上的凸起部分及引弧造成的多余部分,填充層焊接為多層多道焊,每一層均由首道、中間道、坡邊道組成。首道焊絲指向向下,其傾角與垂直角成≈500 左右 ,采用左焊法時左指≈200,采用右焊法時右指200;次道及中間道焊縫焊接時,焊絲基本呈水平狀,與前進方向呈80~850夾角。坡邊道焊接時,焊絲上傾≈50。每層焊縫均應保持基本垂直或上部略向外傾,焊接至面縫層時,應注意均勻的留出上部1.5mm下2mm的深度的焊角,便于蓋面時能夠看清坡口邊。
四、層間清理:采用直柄鋼絲刷、剔鑿、扁鏟、榔頭等專用工具,清理渣膜、飛濺粉塵、凸點,卷搭嚴重處采用碳刨刨削,檢查坡口邊緣有無未熔合及凹陷夾角,如有必須用角向磨光機除去。修理齊平后,復焊下一層次。
五、面層焊接:直接關系到該焊縫外觀質量是否符合質量檢驗標準,開始焊接前應對全焊縫進行修補,消除凹凸處,尚未達到合格處應先予以修復,保持該焊縫的連續均勻成型。面縫焊接前,在試弧板上完成參數調試,清理首道縫部的基臺,必要時采用角向磨光機修磨成寬窄基本一致整齊易觀察的待焊邊沿,自引弧段始焊在引出段收弧。焊肉均勻地高出母材2~2.5mm,以后各道均勻平直地疊壓,最后一道焊速稍稍不時向后方推送,確保無咬肉。防止高溫熔液墜落塌陷形成類似咬肉類缺陷。
六、焊接過程中:焊縫的層間溫度應始終控制在100~150℃之間,要求焊接過程具有最大的連續性,在施焊過程中出現修補缺陷、清理焊渣所需停焊的情況造成溫度下降,則必須進行加熱處理,直至達到規定值后方能繼續焊接。焊縫出現裂紋時,焊工不得擅自處理,應報告焊接技術負責人,查清原因,訂出修補措施后,方可進行處理。
七、焊后熱處理及防護措施: 母材厚度25mm≤T≤80mm的焊縫,必須立即進行后熱保溫處理,后熱應在焊縫兩側各100mm寬幅均勻加熱,加熱時自邊緣向中部,又自中部向邊緣由低向高均勻加熱,嚴禁持熱源集中指向局部,后熱消氫處理加熱溫度為200-250℃,保溫時間應依據工件板厚按每25mm板厚1小時確定。達到保溫時間后應緩冷至常溫。
八、焊后清理與檢查:焊后應清除飛濺物與焊渣,清除干凈后,用焊縫量規、放大鏡對焊縫外觀進行檢查,不得有凹陷、咬邊、氣孔、未熔合、裂紋等缺陷,并做好焊后自檢記錄,自檢合格后鑒上操作焊工的編號鋼印,鋼印應鑒在接頭中部距焊縫縱向50mm處,嚴禁在邊沿處鑒印,防止出現裂源。外觀質量檢查標準應符合GB-50221表
九、焊縫的無損檢測:焊件冷至常溫≥24小時后,進行無損檢驗,檢驗方式為UT檢測,檢驗標準應符合JGB-11345-89《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及質量分級方法》規定的檢驗等級并出具探傷報告。
ink